水泥淘汰落后產能勢在必行
或許是受過去計劃經濟時代“小車不倒只管推”的影響,3~4年前我國出現一種說法,認為水泥產能利用率已降到70%,產能過剩達30%,形勢十分嚴重。筆者一直認為,我國水泥產能過剩主要是落后水泥(立窯)的產能過剩,隨著水泥落后生產方式(立窯)大量地被淘汰,產能過剩之勢將緩解。事實表明,得益于近年來淘汰落后的成效顯著,2010年落后水泥產能占總量25%,2014年已下降到6%,相應地2010年水泥產能利用率70.6%,已上升到2014年的75%,這可以作為落后水泥產能過剩,必須大力淘汰之佐證。
其實,發達國家近80年的歷史經驗早已證明,在水泥生產工藝技術處于回轉窯或預分解窯的技術條件下,將其產能利率維持在70%是一種較理想的狀態。這樣既能激勵競爭,促進技術進步、淘汰落后,又能兼顧生產與維修的矛盾、平衡勞資雙方的權利,推行全國全員帶薪休假制,增進民生福祉。
現在大家都認為錯峰生產效果不俗,其實推行錯峰生產的先決條件是必須產能要有相當的“過!。產能利用率高達80%以上就難以推行錯峰生產了。再說,市場經濟本身就是一定程度的過剩經濟,才能實施優勝劣汰。
所以水泥產能利用率70%是常態,是好事,無需擔憂,F今有些北歐高福利國家,為了適應擬延長帶薪休假的假期之需,甚至已有將水泥產能利用率降到65%為適宜的動議。
顯然,我國繼續淘汰落后水泥,堅決遏制新增水泥產能重復盲目地再建是十分沒必要的,不能放松。但在“十三五”期間,平均每年新建世界一流水平的綠色低碳水泥生產線約20條,其中包含若干世界最先進的全智能化水泥廠,總產能約5000萬噸,用以逐步淘汰替代現有的低效低環保的日產熟料2000噸以下的預分解窯生產線。淘汰這些相對較落后的產能,預計不久將會提上議事日程。這樣到2020年,我國水泥工業整體技術裝備水平和產能結構將完成大幅最佳化提升,轉型優化到嶄新的高度,不僅在數量上,更重要的是在質量和效益上都將足以問鼎世界一流。
- 上一篇:混凝土攪拌站管理降成本 2016/12/27
- 下一篇:預應力雙t板吊裝現場注意事項 2015/3/31